2014/08/30


春節-中國社會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。當中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習俗莫過於「逗利是」。隨著中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庶,利是的金額便越演越大。相信在童年時,你和我都有看著同輩炫耀誰收的利是錢最多的經驗。不過,我們從小已經可以看到比併財富的場面,究竟背後隱藏了甚麼隱憂呢?

在以前的春節,長輩會向晚輩派利是,金額往往比現在的少得多,純粹討個吉利,將祝福送給晚輩。可是,隨著時代的演變,在物質富庶的時代下,長輩派利是變得豪爽多了,金額甚至到百千,更誇張的是堆砌起來可以變成「利是磚」。

可是,你有否想過派利是這個習俗是由何時出現的呢?

相傳派利是的習俗,在很久以前就流行,但當時人們不過是以寓意吉祥的鮮紅色纸,包著一張寫滿祝福字句的字條,送给親朋好友,以表心意。直到清光緒末年,印刷技術開始廣為所用,人們則改用一張形狀與正方形相若的紅纸,包裹銅錢,封作「利是」。而選用紅色是因為它象徵活力、愉快與好運。其後每逢春節,長輩會派發利是給晚輩,寓意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。利是裡面的錢,只是要讓孩子開心,其靈魂在於紅紙。之後這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。

也許你發現了,以往利是的靈魂在於紅紙,而現在利是的靈魂在於金錢。很明顯,從「利是封」演變到「利是磚」的關係,可以看出現代的中國人開始甚麼都從錢出發,正正是這種心態無聲無息地改變了現代人的價值觀。

現在在春節期間見到大人比併誰派的紅封包最厚,小朋友炫耀誰收的利是錢最多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。春節本是闔府團圓的日子,卻成為了比併財富的競技場。這代表著甚麼?代表著社會開始變得物質化和功利化,而錢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,成為衡量實力的尺子,成為衡量親情的度量衡。總而言之,有錢是萬能的,沒錢就萬萬不能。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下,新一代的年輕人也難免對金錢有著錯誤的價值觀。

人們有種心態:有錢是萬能的。於是為求獲得好處,利用錢出賣自己的良知,所以內地腐敗之風才愈演愈烈。就好像春節這些傳統節日,身為下屬的會趁機會向上司獻殷勤,送錢送大禮,作為日後步步高陞的代價;身為家長的會向老師送錢送車,希望子女日後能受到老師更好的待遇。

然而,更嚴重的是,如此錯誤的觀念已經滲透到新一代的年輕人。從小養成炫富攀比的心,貪慕虛榮,將金錢物質視為衡量人和事的唯一標準。他們習慣了收大額的利是,不勞而獲,長大後也難免認為勞動是不必要的,而選擇了賭博、證卷買賣等不踏實的路,試問將來的社會如何能夠有競爭力呢?另外,習慣了只顧自己的物質享樂,卻忘記了社會上一些貧窮的人、有需要的人,試問將來的社會大眾會關注弱勢人士,會關注社會上不公平的現象嗎?我想大概也只會令貧富分化和貧富懸殊等問題日益嚴重。

一封利是,看到現代人的價值觀在轉變,社會上炫富耀權的情況,已經見怪不怪。這無論對人甚至整個社會,顯然都是百害而無一利。看似富庶的中國,實則窮得只剩錢。

2 comments:

  1. 「利是」是這個意思啊?學了一個新詞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恩,「利是」是香港的用語 :)

      刪除

【回覆須知】
※ 請注意網路禮儀
※ 勾選「通知我」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