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03/05

** 紅色的字眼為更新後的正確字詞或者解釋 **


  天下的事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?只要去做這些天下事,那麼困難的天下事也變得容易(語氣助詞);假使不去做這些天下事,那麼容易的也變得困難了。一個人做學問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學的話,那麼困難的也變得容易了;假使不學的話,那麼容易的也變得困難了。
  
  我的資質愚昧,比不上別人聰明;我的才能平庸,比不上別人靈敏。但是我天天去學習,經過長久的時間也不懈怠,到了成功的時候,其他人也就不知道我的愚昧和平庸了。我的資質聰明,勝過別人一倍;我的才能靈敏,也勝過別人一倍。要是放棄聰敏的才能而不努力,與昏庸的人,跟別人也就沒有什麼不同了。 (--> 原文應加入這句 : 聖人之道,率於魯也傳之) (意思是 : 孔子的學說最終也是由愚鈍的曾參傳了下來。) 既然這樣,那麼愚昧、平庸、聰明、靈敏的現象,哪裡有不變的道理呢?
  
  四川的邊境有兩位僧人;他們當中一位貧窮,一位富有。有一天,貧窮的那人向富僧說:「我想到南海去,你認為如何 (怎麼樣)?」富僧說:「你憑什麼去呢?」貧僧說:「我有一個瓶子、一個缽子就足夠了」富僧說:「我想雇船沿着長江往下游走,已經好幾年了,現在仍然未能做到,那麼你又憑藉什麼去呢?」到了第二年,貧僧遊歷南海後回來,把遊歷南海的事告訴富僧,僧聽到後就慚愧起來。四川至南海,距離有幾千里,而富僧沒有去,貧僧卻去了。人的立志,難道 (豈)不如四川邊境的僧人

  所以,天資聰敏與否,是可以依靠而又不可以依靠的,自恃自己的天資聰敏而不去學習,是自甘失敗的人;愚純和平庸,是可以限制 (規限) 自己而又不可以限制 (規限) 自己的,若自己不被愚純和平庸所限制 (規限) 而又努力不倦地學習,就是自己力求上進的人。

總論: 
不論資源優劣,只要立志肯學努力實踐,才能成功。自恃聰明而不努力,只會浪費天資,落得失敗下場。

原文:
另外一篇參考語譯:

  天下間事情有難易之分嗎?若去行,難事也會變得容易;若不去行,則容易的事也變得困難了。人去學習有難易之分嗎?若肯去學,難學習的也會變得容易了,若不肯去學,則容易學習的也變得難學習了。

  我的天資愚純,比不上別人;我的資質平庸,比不上別人,而我天天學習,長久而不懶惰,直至到成功,也不覺自己的天資和資質愚純和平庸了。我天資和資質的聰敏也雙倍於人了。若果放棄而不肯去學習,則與愚鈍和平庸無異。孔子的學說最終也是由愚鈍的曾參傳了下來。所以愚純、平庸和聰敏對人的作用,哪有常規呢。

  四川邊遠偏僻的地方有兩個和尚,其中一個是貧窮的,另一個是富有的。窮和尚告訴富和尚說:「我想到南海去,你認為怎樣?」富和尚問道:「你憑什麼去南海?」窮和尚答道:「我只要一個裝水的瓶子、一個盛飯用的缽就夠了。」富和尚又說:「我幾年來就想雇船順流東往,都還不能辦到,你憑什麼能去?」過了第二年,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,他把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,富和尚則面有愧色。西蜀距離南海,不知道有幾千里的路程,富和尚沒能去成,窮和尚卻到了。我們一般人立志,反而比不上四川邊遠偏僻地方的窮和尚嗎?

  因此,聰明和靈敏看起來像可以倚仗,然而也不可完全倚仗;自己倚仗著聰明靈敏而不學習,那是自取失敗的人。愚昧和平庸看起來像是可以限制一個人的成就,然而也不可能完全限制;不使愚昧和平庸限制自己,而努力學習,毫不懈怠,才是自立奮發的人。

6 comments:

【回覆須知】
※ 請注意網路禮儀
※ 勾選「通知我」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