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03/05

其實,為學(做學問)也一樣,有一些同學覺得容易,有些同學覺得困難,關鍵是什麼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關鍵在於有沒有立志和肯不肯實踐。



《為學一首示子姪》一文道出求學的應有態度,勉勵讀者努力學習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a)   作者認為天下事和學習的難與易,關鍵是甚麼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為」與「不為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b)   哪些句子是本文的論點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?學之,則難者亦易矣;不學,則易者亦難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師補充:
作者提出論點,指出求學問的成敗,關鍵在於肯不肯努力求取(中心論點),與難易無關(分論點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c)   作者用甚麼方法引出中心論點?使用這種方法有甚麼好處?
作者用設問引出中心論點。使用設問,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,引導讀者思考問題,使讀者更易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。
        (2)   請學生齊讀課文第2段,並回答問題。
提問:使難與易、聰敏與昏庸轉變的條件是什麼?試從本段找出論據來支持你的說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用功學習。
論據一:資質不及別人的人,只要肯努力,也會成功;聰敏的人,若不努力,跟庸人無異。可見後天的努力比天資重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論據二:孔子的學說,最後是由資質普通的曾參傳下來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師補充:
        作者拿學與不學的結果作對比,又以天資平庸的曾參能傳聖人之道,這兩個論據進一步說明為學的關鍵在於肯不肯努力(中心論點),與天資無關(分論點)。
        (3)   請學生齊讀課文第3段,並回答問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問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a)   作者引述鄙二僧的故事,目的是什麼?
目的是提出論據,藉貧僧能成行而富僧不能成行的故事,說明欲成天下事(包括為學),關鍵在於人的志向是否堅定及是否肯全力以赴,與貧富的客觀條件無關(分論點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b)   這個論據有說服力嗎?試加以說明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學生自由作答。)
        (4)   請學生齊讀課文第4段,並回答問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問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a)   試從本段找出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本文提出的求學態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力學不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b)   作者在末段說:「是故聰與敏,可恃而不可恃也」,目的要說明什麼?
作者的目的是要說明人不能完全依靠資質,要學有所成,關鍵在於肯不肯努力求取;若自恃資質高而不努力,結果亦不會成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c)   究竟為學與天資有沒有關係?試說說你的看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學生自由作答。)

        總結學習重點,掌握文章的論點和論據。
        板書:議論的要素
        論點:只要有勤學之心,定能學有所成
        論據:① 天資平庸,只要肯學便能成功。才智聰敏但不努力,等同昏庸。
孔子學說由愚鈍的曾參承傳,證明智慧並非一成不變。
③ 貧僧不畏艱難前往南海,過了一年從南海回來。
        結論:自恃聰明而不努力學習,必定失敗。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資質平庸,而力學不倦,將勤補拙,定必成功。

        請同學歸納本文的主旨。
        為學只要志向堅定、刻苦勤奮,無論天資好或不好,客觀條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。

3 comments:

【回覆須知】
※ 請注意網路禮儀
※ 勾選「通知我」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