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歷史歷代世系表及二零零二年中史科會考範圍(甲部)
商
|
商(約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) |
|
周
|
周(約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二五六年) |
春秋
|
春秋戰國(約公元前七七一年至公元前二二一年) |
|
秦
|
秦(約公元前二二一年至公元前二零六年) |
漢
|
漢(約公元前二零六年至公元前二二零年) |
三國
|
三國(公元二二零年至公元二八零年) |
|
西晉
|
西晉 (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四二零年) |
南北朝
|
南北(公元四二零年至公元五零九年) |
北朝(公元三八六年至公元五八一年) | |
|
隋
|
隋(公元五八一年至公元六一八年) |
唐
|
唐(公元六一八年至公元九零七年) |
|
五代十國
|
五代(公元九零七年至公元九六零年) | |
十國(公元九零二年至公元九七九年) | ||
| ||
宋
|
北宋 (公元九六零年至公元一一二七年) | |
南宋 (公元一一二七年至公元一二七九年) |
元
|
元 (公元一二七一年至公元一三六八年) |
明
|
明 (公元一三六八年至公元一六四四年) |
清
|
清(公元一六四四年至公元一九一一年) |
現代 |
現代
|
中史應考重點提示
會考中國歷史科的考試目的在測驗考生下列三方面之能力:- 了解歷史政治發展、重要制度、經濟發展、中外交通、學術思想與宗教傳播之基本史實;
- 整理及組織相關之史實,並說明其因果關係;
- 比較歷史相類之史實,並闡明其相互關係
- 試前準備
- 學習中史方法:
- 除了上課要留心外,平日培養閱讀課外史籍很重要,以加深對歷史因果沿革之認識;
- 不要偏讀政治史部份,其他如政制、宗教、經濟等項目也要注意;
- 看歷史劇集、電影、同樣可培養讀歷史的興趣,但別把戲中劇情當真,為吸引觀眾,部份劇情曾作修改或渲染。平日也要多留意時事新聞,關心國家大事,這些都跟近代史有密切關係。
- 如何準備:
- 編訂學時間表,編訂原則應考慮考試科目的次序,以後考先讀為佳。
- 學習時切記針對課程綱要上的考試範圍加以研習,範圍中沒有的可暫且不理。
- 學習時不能偏讀,不能只揀有興趣的課題研習,不偏讀才能融?
- 可利用坊間之會考精讀或指南以助一臂,因此類材料已將考試範圍濃縮其中,條理清晰,但考生得靈活運用此等資料,不能盲目強記「背默」。
- 學習至最後階段,應嘗試將圍縮窄,將那些出題機會較高的題目集中熟讀,或自問自答,測試熟練程度,再調節學習技巧。
- 應試技巧
答題技巧:
- 作答時保持冷靜,小心審閱題目,理解題目要求,理出條目,方行根據提問依次作答。
- 答題時,要注意題目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字眼,例如「比較」、「異同」、「析論」、「分析」、「評價」、「探究」、「特色」、「策略」等,遇到這?試題時切記三思才下筆。
- 不能「背景」教科書或會考指南等資料,要看清楚題目要求加以分析、思考,將熟讀的資料綜合或重新組織,針對題目而發揮。
- 作答時字體要端正,行文暢順,結構條理要分明。
- 預測試題
- 秦之政治措施
- 漢武帝之政治措施
- 東漢戚宦之爭背景及影響
- 隋之建設與衰亡
- 貞觀及開元之治內容及影響
- 宋初之中央集權政策
- 北宋變法
- 明之君主集權
- 清初之統治政策
- 英法聯軍之役
- 洋務運動
- 中日甲午戰爭
- 義和團與八國聯軍
- 五四運動
- 中國共產黨之興起及國共關係
- 秦漢之宰輔制度
- 唐宋明清之中央政制
- 漢代之察舉徵辟及魏?南北朝之九品中正制
- 唐明之重要兵制
- 唐明賦役與經濟發展
- 張騫、班超通西域
- 鄭和下西洋
- 先秦學術思想
- 新文化運動
- 佛教與道教之傳播及影響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【回覆須知】
※ 請注意網路禮儀
※ 勾選「通知我」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