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元四及五
詩詞曲欣賞
《水調歌頭‧明月幾時有》教案
教學重點:
1. 掌握借景抒情的手法
2. 體會詞曲中所蘊含的感情
3. 訓練聯想力和想像力
教學難點: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。
教學過程:
一、設置情景、導入新課(欣賞《水調歌頭》的音樂,媒體演示)
古往今來,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,同學們能背一兩首嗎?
二、檢查預習
1. 《水調歌頭》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,向來膾炙人口。清朝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》說:“中秋詞自東坡《水調歌頭》一出,餘詞盡廢。”誰能介紹一下蘇軾?(學生自由發言)
2. 自讀課文,查字典解決生字詞,並思考:
1.
這首詞的序寫了些什麼?
2.
上片寫什麼?
3.
下片寫什麼?
4.
詞採用了怎樣的寫法?
5.
解決學生質疑。
三、內容分析
1. 這首詞的序寫了些什麼?
本篇長調詞,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(1076年)中秋日。當時作者正任密州(今山東諸城)知州。從詞序來看,這首詞蓋為醉後抒情,懷念兄弟(子由)所作。
2. 上片寫什麼?
上片——望月(寫景),其中明月、酒、青天、“我”、風、清影、朱閣、綺戶(實寫),宮闕、瓊樓玉宇(虛寫)。
3. 下片寫什麼?
下片——懷人(抒情),朱閣、綺戶(實景),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(借景抒情、情景交融)
4. 作者為什麼會有此感慨?
蘇軾一生坎坷,宋神宗時曾任禮部員外郎,後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以作詩“謗訕朝廷”罪,被捕入獄,出獄後,貶謫黃州。哲宗時任翰林學士,曾出任杭州、穎州等地,官至禮部尚書。後又貶謫惠州、儋州。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。對政治上失意的人來說,難免對現實不滿。不過蘇軾的心胸是曠達的,毫不悲觀,結句完全表現出詩人的美好願望。
5. 這首詞採用了怎樣的寫法?請舉例說明。
明月——宮闕——瓊樓玉宇 想像
月圓(天上)——人圓(人間) 聯想
6. 小結“詞”。詞是由詩歌演變而來的一種韻文。在唐五代時稱曲子詞。曲指的是音樂,詞指的是文辭,詞與曲二者本來不分離,至宋代,詞與曲分離開來,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,但仍然可以配樂吟唱。詞有詞牌,即樂調,如《水調歌頭》就是詞所配的樂調。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讀詞。
7. 多媒體播放歌曲《水調歌頭》,提出背誦要求。(提名試背、師生齊背)
好棒的課程解析! 真希望回頭當學生. XD
回覆刪除這些時光看來要好好珍惜 :)
刪除唔該!啟思工作紙有冇
回覆刪除如果在本站找不到的話就沒有了 [-(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