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思出版社
初中中國語文
中三試卷(13)——模擬試卷
閱讀能力考材
(教師版)
程度:深
考生須知:
(一) 「閱讀能力考材」為本試卷設題的根據,共有兩篇文章。
(二) 為方便設題,「閱讀能力考材」的文章曾經刪改。
第一篇
我們到了那有名的「天涯海角」。 從前我有一個習慣:每逢遊覽名勝古跡,總得先找些線裝書,讀一讀前人(當然大多數是文學家)對於這個地方的記載——題詠、遊記等等。 後來從實踐中我知道這不是一個好辦法。 當我閱讀前人的題詠或遊記之時,確實很受感染,陶陶然有臥游之樂;但是一到現場,不免有點失望(即使不是大失所望),覺得前人的十分華贍的詩詞遊記騙了我了。例如,在游桂林的七星岩以前,我從《桂林府志》裏讀到好幾篇詩詞以及駢四驪六的遊記,可是一進了洞,才知道文人之筆之可畏——能化平凡為神奇。 這次遊「天涯海角」,就沒有按照老習慣,皇皇然作「思想上的準備」。 然而仍然有過主觀上的想像。以為顧名思義,這個地方大概是一條陸地,突入海中,碧濤澎湃,前去無路。 但是錯了。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。 所謂「天涯海角」就在公路旁邊,相去二三十步。當然有海,就在岩石旁邊,但未見其「角」。至於「天涯」,我想像得到千數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,但是今天,人定勝天,這裏的公路是環島公路幹線,直通那裏,沿途經過的名勝,有鹽場、鐵礦等等,這哪裏是「天涯」? 出乎我的意外,這個「海角」卻有那麼大塊的奇拔的岩石;我們看到兩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,浪打風吹,石面已頗光滑;兩石之隙,大可容人,細沙鋪地;數尺之外,碧浪輕輕撲打岩根。我們當時說笑話:可惜我們都老了,不然,一定要在這個石縫裏坐下,談半天情話。 然而這些怪石頭,叫我想起題名為《儋耳山》的蘇東坡的一首五言絕句: 突兀隘空虛,他山總不如。君看道旁石,儘是補天遺! 感慨寄託之深,直到最近五十年前,凡讀此詩者,大概要同聲浩歎。我翻閱過《道光瓊州府志》,在「謫宦」目下,知謫宦始自唐代,凡十人,宋代亦十人;又在「流寓」目下,知道隋一人,唐十二人,宋亦十二人。明朝呢,謫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。這些人,不都是「補天遺」的「道旁石」麼?當然,蘇東坡寫這首詩時,並沒料到在他以後,被貶逐到這個島上的宋代名臣,就有五個人是因為反對和議、力主抗金而獲罪的,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綱、趙鼎與胡銓。這些名臣,當宋南渡之際,卻無緣「補天」,而被放逐到這「地陷東南」的海島作「道旁石」。千載以下,真叫人讀了蘇東坡這首詩同聲一歎! 經營海南島,始於漢朝;我不敢替漢朝吹牛,亂說它曾經如何經營這顆南海的明珠。但是,即使漢朝把這個「大地有泉皆化酒,長林無樹不搖錢」的寶島只作為采珠之場,可是它到底也沒有把它作為放逐罪人的地方。大概從唐朝開始,這塊地方被皇帝看中了;可是,宋朝更甚於唐朝。宋太宗貶逐盧多遜至崖州的詔書,就有這樣兩句:「特寬盡室之誅,止用投荒之典」。原來宋朝皇帝把放逐到海南島視為僅比滿門抄斬罪減一等,你看,他們把這個地方當作怎樣的「險惡軍州」。 只在人民掌握政權以後,海南島才別是一番新天地。參觀興隆農場的時候,我又一次想起了歷史上的這個海島,又一次想起了蘇東坡那首詩。興隆農場是歸國華僑經營的一個大農場。你如果想參觀整個農場,坐汽車轉一轉,也得一天兩天。從前這裏沒有的若干熱帶作物,如今都從千萬里外來這裏安家立業了。正像這裏的工作人員,他們的祖輩或父輩萬里投荒,為人作嫁,現在他們回到祖國的這個南海大島,卻不是「道旁石」,而是真正的補天手了! 我們的車子在一邊是白浪滔天的大海、一邊是萬頃起疇的稻田之間的公路上,揚長而過。時令是農曆歲底,北中國的農民此時正在準備屠蘇酒,在暖屋裏計算今年的收成,籌劃著明年的奪糧大戰吧?不光是北中國,長江兩岸的農民此時也是剛結束一個戰役,準備著第二個。但是,眼前,這裏,海南,我們卻看見一望平疇,新秧芊芊,嫩綠迎人。這真是奇觀。 還看見公路兩旁,長著一叢叢的小草,綿延不斷。這些小草矮而叢生,開著絨球似的小白花,枝頂聚生如蓋,累累似珍珠,遠看去卻又像一片白練。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統年間王佐所寫的一首五古《鴨腳粟》了。我問陪同我們的白光同志,「這些就是鴨腳粟麼?」 「不是!」她回答。「這叫飛機草,剛不久,路旁有鴨腳粟。」 真是新鮮,飛機草。尋根究底之後,這才知道飛機草也是到處都有,可作肥料。我問鴨腳粟今作何用,她說:「喂牲畜。可是,還有比它好的飼料。」 我告訴她,明朝一個海南島的詩人,寫過一首詩歌頌這種鴨腳粟,因為那時候,老百姓把它當作糧食。這首詩說: 五穀皆養生,不可一日缺;誰知五穀外,又有養生物。 茫茫大海南,落日孤鳧沒;豈有億萬足,壟畝生倏忽。 初如鳧足撐,漸見蛙眼突;又如散細珠,釵頭橫屈曲。 你看,描寫鴨腳粟的形狀,多麼生動,難怪我印象很深,而且錯認飛機草就是鴨腳粟了。但是詩人寫詩不僅為了詠物,請看它下文的沉痛的句子: 三月方告饑,催租如雷動;小熟三月收,足以供迎送。 八月又告饑,百穀青在壟;大熟八月登,持此以不恐。 瓊民百萬家,菜色半貧病;每到饑月來,此物司其命。 閭閻飽飦餅,上下足酒漿;豈獨濟其暫,亦可瞻其常。 照這首詩看來,小大兩熟,老百姓都不能自己享用哪怕是其中的一小部分,而經常藉以維持生命的,是鴨腳粟。 然而王佐還有一首五古《天南星》: 君有天南星,處處入本草;夫何生南海,而能濟饑飽。 八月風颼颼,閭閻菜色憂;南星就根發,累累滿筐收。 這就是說,「大熟八月登」以後,老百姓所得,盡被搜刮以去,不但靠鴨腳粟過活,也還靠天南星。王佐在這首詩的結尾用了下列這樣「含淚微笑」式的兩句: 海外此美產,中原知味不?
|
(茅盾《海南雜憶》)
第二篇
《南史》:劉凝之為人認所著履,即予之。此人後得所失履,送還,不肯復取。沈驎士亦為鄰人認所著履,驎士笑曰:「是卿履耶?」即予之。鄰人後得所失履,送還履。驎士曰:「非卿履耶?」笑而受之。此雖小節,然人處世,當如驎士,不當如凝之也。
(蘇軾《劉凝之與沈驎士》)
—完—
此頁為有關四式判斷題及多項選擇題的作答示例,考生須仔細閱讀。
以下一段是廣播節目「樂水和樂山」的內容:
孔子說: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」。有人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、仁德無關。我相信這句話旨在道出仁者與山、知者與水的共通點:「仁者安於義理,厚重不遷,就像山一樣;知者才情洋溢,像水般活躍而富變化。」我認同孔子這個說法。
一、判斷題答題示例
請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,選出正確答案,然後以鉛筆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;每題限選答案一個,多選者0分。
試根據「樂水和樂山」的內容判斷以下各題:
|
正確
|
錯誤
|
無從判斷
|
(1) 作者認同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」這句話。
|
l
|
¡
|
¡
|
(2) 作者認為喜歡山或水跟是否具備才智、仁德無關。
|
¡
|
l
|
¡
|
(3) 作者十分尊崇孔子。
|
¡
|
¡
|
l
|
試根據「樂水和樂山」的內容判斷下題:
|
正確
|
錯誤
|
部分正確
|
無從判斷
|
(4) 作者相信知者與水是有共通點的;
作者認為知者似水般淡泊。
|
¡
|
¡
|
l
|
¡
|
二、多項選擇題答題示例
(1) 作者認為仁者有甚麼特質?
A 尊崇孔子
B 因時制宜
C 安守義理
D 喜歡遊山玩水
|
A
¡
|
B
¡
|
C
l
|
D
¡
|
第一篇
1 本文第1至9段記述作者遊「天涯海角」的經過,試把未填寫的段落大意寫在表中的橫線上。(4分)【整合】
段落
|
大意
|
第1段
|
敘述作者到了「天涯海角」。
|
第2段
|
指出作者從前遊覽古跡前必先看相關文學作品 的習慣。
|
第3段
|
指出上述習慣不是好辦法。
|
第4段
|
指出文人對名勝的描寫誇張,令慕名參觀者失望。
|
第5段
|
指出作者這次遊「天涯海角」前,不按照老習慣。
|
第6段
|
說明作者對「天涯海角」的想像。
|
第7段
|
指出「天涯海角」並不如作者的想像。
|
第8段
|
指出今日遊「天涯」,感覺已不像古人所說那樣遙遠。
|
第9段
|
介紹「海角」一塊奇拔的岩石。
|
2 作者在第4段說文人之筆「能化平凡為神奇」。「平凡」和「神奇」分別指甚麼?(2分)【解釋】
平凡:實際上並不華美的桂林七星岩 / 名勝古跡
神奇:文人筆下華美的桂林七星岩 / 名勝古跡
3 作者在第10段引用蘇東坡《儋耳山》一詩,試根據文意說明以下粗體和帶有橫線的詞語有甚麼深層意思。(4分)【引申】
突兀隘空虛,他山總不如。君看道旁石,儘是補天遺!
道旁石:被遺棄在路邊的石子,指被貶謫的官員。
補天遺:本為女媧補天之石,指能在亂世中發揮才能,扭轉局面的人。
4 第11段中,作者說直到最近五十年前,凡讀《儋耳山》一詩的人,大概要同聲「浩歎」。有人認為把「浩歎」改為「感歎」更恰當,亦有人不同意。試說說你的看法。(2分)【評價】
我不同意把「浩歎」改為「感歎」,感歎泛指心中有感慨而發出喟歎;而「浩歎」有著感慨深長而高聲歎息的意思。「浩歎」所抒發的感受比「感歎」更深刻。
5 以下哪些項目是對漢朝時海南島的正確描述?(2分)【整合】
大地有泉皆化酒,長林無樹不搖錢。
是採珍珠的地方。
官員犯了罪遭流放之處。
海南島開始獲經營。
A 只有、
B 只有、
C 只有、、
D 只有、、
|
A
¡
|
B
¡l
|
C
¡
|
D
¡
|
6 第14段說明了今日海南島農業發展蓬勃的情況,試在段落中找出兩個能形容這個情況的近義詞。(2分)【複述】
萬
|
頃
|
起
|
疇
|
一
|
望
|
平
|
疇
|
7 試摘錄文中能照應以下前句的句子,並說出作者在這裏運用前呼後應的手法的作用。(4分)【複述】、【評價】
前句:我問鴨腳粟今作何用,她說:「喂牲畜。可是,還有比它好的飼料。」
後句:小大兩熟,老百姓都不能自己享用哪怕是其中的一小部分,而經常藉以維持生命的,是鴨腳粟。/ 每到饑月來,此物司其命。 / 豈獨濟其暫,亦可瞻其常。
作用:突出古時人們受統治者剝削的艱苦情況。
8 根據本文對「鴨腳粟」的描述,判斷以下陳述,選出正確答案;每題限選一個答案,多選者0分。(2分)【整合】
正確
|
錯誤
|
無從判斷
|
|
古代有人以鴨腳粟作糧食。
|
¡l
|
¡
|
¡
|
今日無人以鴨腳粟作糧食。
|
¡
|
¡
|
¡l
|
9 下列句子摘錄自作者所引述的《鴨腳粟》,試根據文意,推敲句子中標有5的字詞的意思,把答案寫在橫線上。(2分)【解釋】
每到饑月來,此物司其命。 司:掌管 / 維持
5
豈獨濟其暫,亦可瞻其常。 瞻:供養
5
10 以下是唐代李紳的詩歌《憫農》,這首詩與作者所引述的《鴨腳粟》、《天南星》的主題思想有甚麼相通之處?(2分)【整合】
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四海無閑田,農夫猶餓死。
藉著對老百姓生活情況的描述,感歎老百姓的所得盡被搜刮,生活艱苦無依,鞭撻不恤民命的統治者。
11 作者在文中引述了不少詩歌,試根據文中所引述的詩句,指出各首詩所表達的感情。(3分)(以鉛筆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;每道分題限選兩個答案;多選者該分題0分。)【整合】
詩歌
|
表示憤怒
|
表示讚美
|
表示感歎
|
表示諷刺
|
《儋耳山》
|
¡
|
¡l
|
¡l
|
¡
|
《鴨腳粟》
|
¡
|
¡l
|
¡l
|
¡
|
《天南星》
|
¡
|
¡l
|
¡
|
¡l
|
12 在第23段中,作者為甚麼以「含淚微笑」來形容「海外此美產,中原知味不」這兩句詩?試加以說明。(4分)【引申】
詩中所說的「美產」,實際上是反語。所謂「美產」,只是粗糙的食糧;而詩中說「中原知味不」,是雙關語,是對剝削者的控訴,表達農民奮力耕作,作物卻都給徵收,只能吃最粗的食糧,反映農民的苦況和社會的不公。作者以「含淚微笑」形容這兩句詩,正好表現出農民受剝削下含淚度日的境況,同時為無可奈何的世態而苦笑。
13 《海南雜憶》一文共有23個段落,按結構可以分成五個部分。以下是對本文的結構分析,試指出文中各個部分有甚麼作用。(5分)(請把代表五個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填在橫線上。)【整合】
選項
A 提出問題,表達意願
B 借物抒情
C 呼應前文,深化感情的表達
D 敘述所遊之地的發展
E 點出所記之事
F 借景抒情
G 概括說明對所遊之地的聯想和該地的實況
第一部分的作用是:E
第二部分的作用是:G
第三部分的作用是:F
第四部分的作用是:D
第五部分的作用是:B
14 承上題,指出以下哪一項的段落區分符合以上對本文的結構分析。(2分)【整合】
A 第1段屬第一部分;
第2至8段屬第二部分;
第9至11段屬第三部分;
第12至14段屬第四部分;
第15至23段屬第五部分。
B 第1至5段屬第一部分;
第6至9段屬第二部分;
第10至11段屬第三部分;
第12至14段屬第四部分;
第15至23段屬第五部分。
C 第1段屬第一部分;
第2至9段屬第二部分;
第10至11段屬第三部分;
第12至15段屬第四部分;
第16至23段屬第五部分。
D 第1段屬第一部分;
第2至10段屬第二部分;
第11段屬第三部分;
第12至14段屬第四部分;
第15至23段屬第五部分。
|
A
¡
|
B
¡
|
C
¡l
|
D
¡
|
第二篇
15 試解釋以下句子中標有5的字詞,把答案寫在橫線上。(4分)【解釋】
劉凝之為人認所著履。 為:被 / 受到
5
沈驎士亦為鄰人認所著履。 著:穿著
5
是卿履耶? 耶:嗎
5
笑而受之。 受:接受 / 接收
5
16 試根據文意,把下列句子語譯為白話文:(4分)【解釋】
此人後得所失履。
這個人後來尋回所失的鞋子。
然人處世,當如驎士,不當如凝之也。
然而做人處事,應該像沈驎士,而不應該像劉凝之。
17 文中「此雖小節」一句中,「小節」的意思是甚麼?(2分)
小節:不重要的小事
18 對方把「履」「送還」時,劉凝之「不肯復取」和沈驎士「笑而受之」,原因是甚麼?(4分)【引申】
「不肯復取」的原因:表示不滿,令對方感到歉疚。
「笑而受之」的原因:讓對方不感尷尬。
19 根據文章內容,沈驎士有哪些優點?(2分)【評價】
不會過於慷慨。
遇事先查明真相才決定。
能原諒別人的過失。
有風度、識大體。
A 只有、
B 只有、
C 只有、、
D 只有、、
|
A
¡
|
B
¡l
|
C
¡
|
D
¡
|
20 本文和下文的人物有甚麼相似之處?試分別說明。(4分)【整合】
盧志於眾中問陸士衡:「陸抗是卿何物?」答曰:「如卿於盧毓。」士龍失色,既出戶,謂兄曰:「何至於此!彼或有不知。」(節錄自郭澄之《郭子》)
劉凝之:與陸士衡 相似,他們均不顧別人的感受,造成尷尬場面。
沈驎士:與陸士龍 相似:他們均顧及別人的感受,避免尷尬場面。
-試卷完-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【回覆須知】
※ 請注意網路禮儀
※ 勾選「通知我」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